“质量之魂,存于匠心”建筑先锋李卫强
——把每个工程都做成精品
2021年,刚刚过完春节,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秦皇岛市高家岭村的大地,映入眼帘的,是由数百辆挖掘机和渣土车辆烘托出的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,丝毫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。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拥有1200张床位的京津冀区域医疗中心-北京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。这个项目工期紧,质量标准高,现场钢结构作业量大,自进场以来,数百辆挖掘机昼夜施工,顺利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场地工作。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与安全,项目经理李卫强从未有过丝毫松懈,家里年纪尚幼的孩子,正是需要大量关爱的时候,但自项目开工后,为了更好地督导整个工程有序进行,他毅然将“卧室”搬到了项目现场,同工人一起朝起日落,“工地就是我家”这是李卫强经常说的一句话。这个皮肤黝黑、长相斯文,颇具书生气、一笑露出洁白牙齿的他,在工地每个角落,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,每天的项目早课“安全教育”对于整日和钢筋、水泥、木楞、模板打交道的建筑工地来说,是件不容易的事情,无论春夏秋冬,无论刮风下雨,在安全教育宣讲台上,每日早上6点,肯定能看到一个手持大喇叭,面面俱到却又异常严厉的他。从每天早会结束后的日常安全教育宣讲,从作业中的安全隐患,到告知、应会、杜绝违章作业等等,他时刻在一线进行指导。
晚上10点,在施工现场,还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在巡查,他看到工人正在切换着平、立、仰、躺各种姿势,焊接工作需要“快”、“准”、“稳”。移动、重复手头的焊接工作,移动、重复手头的焊接工作......,周边的空气因为高温的焊接作业也变得温暖起来,为了确保移交工作面给钢结构,工地实施了24小时两班倒制度,人停机不停,他让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各自回家,而他却依然坚持到看到最后一名工人安全回家,才回到自己的寝室,这时,星星悄然离开,天边泛起了微微的白光。
这就是一个70后项目经理李卫强,自2001年毕业以来,参加工作20余年,取得了国家级工法一项,国家级专利一项,在国家级刊物《建筑技术》及《建筑工人》上发表过《超高结构大跨度梁支模体系》、《渗透结晶防水的施工工艺》等多篇文章,一级建造师,高级工程师,现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。
从刚出校门的学习理论,到实际工作中的创造实践,从基层员工到中层干部,从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到创新提高工艺标准,42岁的李卫强用了21年,21年的技术储备,21年的积累,21年的匠心,所谓“十年磨一剑”,李卫强用21年盖了一座座匠人的丰碑。
“质量就是生命,工匠精神就是灵魂,把每一个工程都做成精品”这句话是他在施工现场说的最多的。他还经常说:“在项目工程管理中,1%的疏漏将导致100%的危害,如果把项目比作一台机器,各环节运作就像发动机齿轮,必须紧紧咬合,项目运转就需要每个岗位相互配合,而我的工作就是做一枚齿轮轴,让项目工程平稳顺利的转动,确保项目的完美呈现和美好交付”。
选送单位/集团一分公司